目前,全國已擁有冷凍冷藏冷水機能力900多萬噸,其中中外合資、私營和外資冷庫約占50萬噸,國有冷庫850多萬噸。其中內貿系統冷庫容量達540多萬噸,占全國總量的60%以上;外貿系統260萬噸,水產系統55萬噸,輕工系統45萬噸。其中水果冷藏占55萬噸,蔬菜冷藏占45萬噸。
雖然我國冷藏庫容量近年來增長較快,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按冷庫冷藏容量,原國有企業(yè)的占總容量的2/3,以大中型冷庫為主,庫齡多在30年左右。截止2011年,我國各類生鮮品年總量約7億噸,冰凍食品的年產量在2500萬噸以上,總產值520億元以上。顯而易見,900多萬噸的冷庫容量還遠遠不夠。我國的各類冷藏庫,不論規(guī)模大小或功能如何,以往均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這種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這種建筑結構不合理,不適用現代冷鏈運作模式,必須進行冷庫資源的整合改建與新冷庫的建設。
而美國現有2200萬噸的冷庫,近33億立方英尺,是我國冷庫面積的兩倍還要多。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所以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未來的冷庫需求很大。關于中國冷庫未來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參照和借鑒國外冷庫的現有運作模式以及發(fā)展路徑。在國外有很多公共冷庫,使用者采用租賃的形式,冷庫建設的規(guī)模擴大可以有效的節(jié)約成本,所以大的綜合型冷庫是中國冷庫未來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今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十個年頭,這十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增長,其中海產品的貿易也取得了巨大發(fā)展。在我國眾多海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深海魚等海產品也相繼進入我國。這些深海產品價格昂貴、運送成本高,而且保質期短,品質要求極高,一旦變質將大大貶值,以主要用來制作生魚片的金槍魚為例,即使放在在-30℃的常規(guī)冷庫中儲藏,超過三個月解凍后就不能用來制作生魚片,價格因此大大折扣。要想長期保存保鮮,只有在-60℃左右的超低溫中才能初步達到。超低溫冷庫的需求也隨著人民群眾對于新鮮深海產品的旺盛需求迅速增長開來。
|